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,小龙虾成为了夏季餐桌上备受欢迎的美食。不过,尽管小龙虾味美,但食用时需要特别小心。长沙市第三医院(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)老年病科十一病室主任付丽提醒,吃小龙虾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,可能引发痛风、血压血糖波动、消化不良、过敏反应甚至横纹肌溶解等问题。
掌握正确的食用方式,才能让这道“国民夜宵”成为夏季的美好享受,而非健康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彻底煮熟:选择新鲜的小龙虾,烹饪时应保证水温达到100℃,并煮沸15分钟以上,以有效消灭肺吸虫等有害寄生虫。
适量食用:健康人群每次食用小龙虾的数量最好不超过15只(约300克净肉),并建议每周食用不超过2次,最好在午餐后的3小时内享用,避免晚上食用,以减少对消化系统的负担。
合理搭配:食用小龙虾时要避免与某些食物搭配。例如,啤酒与小龙虾同食容易导致尿酸急剧升高,增加痛风的风险;西瓜等寒性水果与小龙虾一起食用可能导致脾胃虚寒,引发腹泻。推荐搭配清炒藕片、凉拌莴笋等富含碱性的蔬菜,以及紫苏姜茶。
剥壳食用: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较弱,应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虾壳,以防引起腹胀或便秘。食用小龙虾时,最好将虾壳剥除,以减少油盐摄入并帮助消化。
哪些人群不适合食用小龙虾?
付丽指出,以下三类高危人群应避免食用小龙虾:
严重过敏体质者:对于有甲壳类食物过敏史的人,食用小龙虾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。
急性痛风患者:小龙虾含有较高的嘌呤,类似动物内脏,急性痛风患者食用后可能会加重症状。
严重肾功能不全者:例如尿毒症患者,食用小龙虾可能会引发高钾血症。
付丽提醒,如果食用小龙虾后出现嘴唇麻木、皮肤瘙痒等症状,可立即饮用300毫升温盐水并按压舌根催吐;如出现呼吸困难、意识模糊、全身肌肉酸痛等严重症状,应立刻拨打120紧急就医。
美味与健康并非对立,掌握以上“安全秘诀”,让每一口美味都能安全享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