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多家啤酒企业发布的财报显示,在已上市的10家企业中,华润啤酒、百威亚太、青岛啤酒、重庆啤酒等6家在过去一年内业绩不同程度下滑,同时有8家公司出现减员,部分高管也面临降薪。在即饮市场疲软和高端化增长放缓的背景下,啤酒企业纷纷加大即时零售的力度,力求在渠道和消费场景的重塑中争取先机。

01
唯一下滑的食品饮料品类
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数据,啤酒行业在过去一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.7%,成为食品饮料行业中唯一一个收入减少的品类。

最新官方数据表明,在2024年上市的头部啤酒企业中,有六家实现营收同比下降。具体来看,百威亚太、青岛啤酒、重庆啤酒和华润啤酒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减少7%、5.3%、1.15%和1.03%;而燕京、珠江、ST西发(主营拉萨啤酒)和惠泉则处于增长状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青岛啤酒在2024年首次出现近五年来的营收下滑,尽管净利润仍然保持增长,但增幅较前两年有所放缓。

在净利润方面,重庆啤酒、百威亚太和华润啤酒的净利润分别下降了16.61%、14.79%和8.03%。

自2022年以来,百威亚太的净利润持续下降,由2021年的约68亿人民币降至2024年的52亿人民币左右。

整体来看,行业的产销量也有所减少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的啤酒产量为3521.3万千升,同比下降0.6%。在销量方面,百威亚太的啤酒销量为848万千升,同比减少8.8%;青岛啤酒的销量为754万千升,同比下滑5.3%。

在成本与效率控制方面,8家啤酒企业也进行了人力结构的优化。其中,百威亚太、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在2024年分别裁员2777人、1173人和817人。

图源: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

与此同时,部分企业高管的薪酬也有所下调——华润啤酒董事会**###**侯孝海的2024年薪酬同比减少超过一半;百威亚太前CEO杨克在离任前的董事薪酬约为432万美元,同比减少近90万美元;重庆啤酒总裁李志刚的薪酬为760万元,低于前几年的水平。

02
消费需求变化,高端化进程减缓
关于业绩表现,多家啤酒企业的管理层表示,2024年的炎热天气持续时间较短,降水量较多,这些气候因素对啤酒销量产生了直接影响。此外,餐饮和夜场等即饮渠道的疲软表现,也进一步拖累了整体啤酒消费需求。

餐饮行业的“闭店潮”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啤酒消费。根据《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2024》的数据显示,去年1月至8月,全国餐饮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同比减少了约44万家,注销或吊销的企业数量超过160万家,已达到2023年全年总量的九成以上。

图源:红餐产业研究院

与此同时,各大啤酒品牌的高端化进展也出现了放缓的迹象。例如,青岛啤酒中高端产品的销量为315.4万千升,同比下降2.7%。

这一现象在其他公司的财报中也有所体现。重庆啤酒的高端产品销售收入为85.92亿元,同比下降2.97%,而经济价格带(低于4元的产品)则呈现出增长的态势。

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消费者的购买偏好正从高端产品转向更实惠的选择,消费态度逐渐回归理性。

相对较晚采取高端化战略的啤酒上市公司,如燕京啤酒,依然受益于高端化的红利,过去一年实现了持续增长。

财报显示,燕京啤酒的营业收入达到146.67亿元,同比增长3.2%,归母净利润达到10.56亿元,同比增长超过60%。

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**###**表示,目前包括啤酒在内的国内酒类行业面临着高端化、个性化、性价比和年轻化四个维度的挑战,随着主流消费人群的变迁,悦己逻辑和情绪价值等正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核心诉求之一。

业内媒体指出,Z世代逐渐改变了啤酒消费的传统路径。他们不再热衷于以量取胜的“豪饮”场景,而是更倾向于轻松、适度的“微醺”状态。这一代消费者通常控制在1至3瓶的饮用量内,注重品质与体验,强调“喝少点,喝好点”的消费理念,促使传统啤酒市场面临新的挑战。